老兵苑
标题: 部队开到集结地域,便迅速疏散隐蔽就地构筑工事战壕 [打印本页]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1-18 11:10 AM
标题: 部队开到集结地域,便迅速疏散隐蔽就地构筑工事战壕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11 编辑
部队开到集结地域,便迅速疏散隐蔽就地构筑工事战壕,转入待战时期,因为此地是科(甲)龙(州)公路中段,属于机动方向,离敌人前沿也只是十几公里路,而步兵几乎与越方面对面,最近的有三、五公里。许多消息说连双方的营房都可以互相望得见。由于事先作了动员,来此准备长期住下,加上当地的确比较荒凉,人烟甚稀,很难有村庄可作驻军住宿的,如此众多的兵马还得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我们割茅草、砍木头、搭窝棚、盖住房,用不了多久,一排排新宿舍平地而起,给荒山野岭带来了无限生机。尽管地处穷山僻壤,我们自己动手把住地整理得很有点营房的气派,新茅棚整齐排列,车炮也用小石子垫起来,摆放得整整齐齐,车有库房、炮有掩体,小路也填上沙石方便走动,无怪老百姓看后都说,这些兵扛上枪能打胜仗、住下来会搞建设,真不含糊。
但我们到这里来,远不是为了过日子的,打仗是我们最迫切的任务,因为战前部队要扩编,即把原来的乙种师改为甲种师,所属炮兵团也就成了四个营的炮兵火力,即新增了个榴炮二营。该营这次组建是重拉人马,从各分队抽人手去组成,一个营创业谈何容易,一无所有,两手清白,仅是来人带上背包来报到,其余所有家当都要靠自己亲自解决。更为难的是编制扩大后,补充的新兵就多,约占三分之一强,没办法,只好在从外军区如南京、福州抽来的一大批班长骨干补入其中,他们也是闻风主动请战报名赶来参战的,编制人员落实后,最迫切的大事就是抓紧应急训练,因为炮兵毕竟是个技术兵种,协同动作十分重要,有一处卡壳的话,就要影响战斗进行。那时候有限的几个老兵可真成了宝贝了。每人专门分工带上一大帮新兵,在炮位上逐个的教练,直至基本掌握要领,学会为止。干部许多也是新提拔上来的,可说是朝令夕改,连升数级的也不足为奇。这一来,对于如何巩固部队,做好思想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兵当中大部分还可以,说起打仗都很兴奋,练得也很起劲,但是也有个别想不通,说是打仗,死也不来,有的还担心越南进行了多年战争,许多兵油子富有经验,我们能否打败他们。但更多的干部战士还是担心军事技术短时间内能否过关,是否影响任务完成。这样,政治思想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们从稳定部队思想着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传帮带活动,有效地解除了个别战士的思想顾虑,部队还及时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控诉越南的罪行的活动,组织参观实物展览,开展家信交流,听取老英雄作报告等,激发干部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杀敌立功的英雄气概,让每一个参战人员都懂得为谁而战,坚信正义在我手中,对付越南完全有把握战而胜之。对个别思想问题较大的战士,干部分工包干,多做启发,也注意在生活上体贴关心,使他们逐步提高认识,和大家一起抓紧应急训练。针对越南特点,干部战士还采取预想方案,订立出相应措施、研究技术细节,尽可能多想几套办法,以求对付突然情况,整个练兵场可说是热气腾腾,你追我赶,个把月内,无论是步兵武器射击还是炮兵实弹射击,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为打仗作好了充分准备。
团部住在龙北农场七队,原来是个知青安置点,但不少老农工还在此生活,环境上也算不错,离龙州仅15公里。因为有排宿舍正在加紧施工,除了首长及值班室外,其余机关人员都是礼堂安家,地上铺上木板,再垫上雨布,然后背包打开就算有个窝啦。水是从井里抽上来的,洗脸洗澡比分队方便得多,部队住下来只要解决水电问题,其他都好说。看着这挤得满满的礼堂,我们也不知道要在此呆上多久,反正是“既来之,则安之”。住下来不久就宣布恢复正常通信了,这象耍把戏揭盖子一样,把“执行任务”的老底亮了出来,让家里人知道实情也无妨碍。当然会带来若干问题,如亲人担惊受怕,但大多数来信还是鼓励鞭策为多,我们就在这边境的山沟里,靠着书信与亲人联系,耐心做着他(她)们的工作,以取得支持和关心。
在这期间,有不少与敌人接触的机会,当然是指前沿步兵,因为我们要过去摸舌头,他们也要潜过来查情况,所以三天两头双方打起来,政府则一时一个抗议照会,可说是武力和外交一起下手,闹得个不亦乐乎。正因为临战时期双方神经十分紧张,往往加上害怕就闹出许多笑话来,有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一发现有动静,就惊慌失措乱打枪,有时甚至误伤自己人,后来不得不宣布命令:谁枪走火就处分谁,没有任何理由可讲。尽管如此略有好转,但也免不了时有枪响,通报不绝于耳,叫人啼笑皆非。据说刚来乍到时,有的指挥员开着北京牌越野车沿着公路直冲,没注意差点过了界,抬头一看是越方国旗在头上飘,吓出一身冷汗。好在我们身处二线,有步兵在前头挡着,心中稍微安定,但也有时碰上特工队潜入事件,也未曾发现或逮住,没有发生任何不幸事件则平安大吉了。
春节临近,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看来也是亲切的,但在如此条件下淡淡而过,也就只好如此这般了。按理说我们说准备进行春节攻势的,可是此时刻邓付主席还在访问美国,总不能友好代表团尚在异国就打起来,以至不那么好向外作解释工作吧。所以我们把钟表拨到春节后才行动,先把年过好再说。
在此期间,曾因工作缘故多次前往龙州县城,因为这是一座边城,别有风味,当年邓小平、张云逸在此举行武装起义,创建红七军,故址犹存,令人起敬。回想当年革命先辈闹革命出生入死,如今我们杀越寇保江山也应前赴后继。因打仗的关系,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解放军厚爱有加,许多事情办起来特别的方便。要是能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想必龙州会更加美好,让人留恋忘返。
作战任务传了下来,我部起初是在科甲方向作牵敌的,现在突然改变任务,是往水口侧角的下冻方向进入阵地,为主力穿插打开口子,这样行程也就指日可待了。部队随即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组织誓师出征,师部程义富付政委亲临会场,各分队领导慷慨激昂、登台表态,要在战火中打出炮兵的威风来,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崭新篇章来。在这关键时刻,谁也不愿做孬种,一腔正气支持着我们要反击霸权主义、誓死保卫祖国边疆。这也告诉我们,随着邓付主席从海外归来,决策也是定了下来的,教训越南鬼子的时刻不会远了!
部队即将开拔之际,回营房的车辆赶了回来,带来了众多家属们的年货,也给前方的亲人带来了慰问。尽管我们这些单身汉没有份,但却也沾了不少光,几乎是天天轮着吃“大户”。家属们把对自己亲人的怀念和关心,寄托在一包包年货和一张张信纸上,这也是一种精神力量,鼓舞了士气,传递了关爱,让我们在紧张的备战时刻也得到了后方最及时有力的支援。为了掌握政治工作情况,协助分队搞好战备,政治处分配我与尹文清下到榴炮一营随队行动,所以我们马上就做好准备,除带走的背包和大衣外,剩下的东西都装在两口炮弹箱里,而且郑重其事的用布条写上家人的地址、姓名,谁知道能否再回来,反正有备无患,即使到时为国捐躯了,自己的遗物也能由组织上寄回家去,免得丢失。有的人干脆写下遗书存放其中,大有“不斩楼兰誓不还”的悲壮气势。
二月十二日下到一营,没等各处转一圈,就传来号令:零点准时向待机地域开进,紧接着就是部队层层动员,开赴前方的与留守住地人员又要分开了,放在此地的物资全部搬到团部集中,以利部队轻装上阵。十三日零时五分,全团正式开赴前沿,所有炮车基本上是一路小灯驾驶,驶向龙州方向,再折向水口方向开去。原先是准备一营先行占领阵地后掩护大部队进入阵地的,后来因情况紧急也就一齐行动了。过了下冻,天降大雨,本来新修的路就不好走,这下子又烂又湿,使车辆打滑难行,反正是一路小灯顶着瓢泼大雨行进,走到一段田间土路时,因为会车靠得过边,二连又有一台车炮侧翻沟边,情况不容停留,只好由教导员任承忠留下处理(后来在当地民兵的支援下拔出泥潭也赶上了部队),其余的车炮谁也不敢停留冒雨死命往前运动。不远处,路边又见翻了一台车炮,这是师高炮营的,正好看见黄玉球教导员在现场指挥抢救。在这任务紧迫、大战临头之际,我们也有心无力、不可能出手相助。
拂晓时分,整个部队悄悄地越过山口,进至布局关前,榴炮一营在空均村的侧面小盆地上摆开了阵势。这一路上兵马车炮可谓密集,沿路两侧都摆满了车炮,最窄的地方几乎连人都无法挤过去,军炮团及其他兄弟炮团都就着乡村公路两边构筑阵地,所在地形局限,一门门大炮挤成一堆,谁也无可奈何。待到天放亮时,雨下得更大了,令人无法在野外站立片刻,但是时间不容许等待,各分队就依令而行,各自迅速占领阵地。由于雨大路小,又是泥泞满地,好几门车炮都深陷于泥水之中,光听马达响,不见战炮动,正在这急人的当口,空均村冲出一大帮群众,男女民兵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每人手上一把砍刀,上山砍来成捆的树枝,往车轮底下一垫,并帮着推动车炮,很快就使车炮脱离泥潭,进入指定位置。平时对此体会不深,打起仗来真正看到人民群众的威力了,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援,我军可真是寸步难行啊。此刻,被感动了的我赶紧拿起照相机,把这动人的场面拍了下来,让它记下了人民支前的丰功伟绩。雨终于下停了,竹林树枝还在滴着水,我们的战士就奋起神威、挥动锹镐,七手八脚,很快就把简易发射阵地构筑好了。尽管衣服被雨水湿透了,裤腿和鞋子上全沾满泥泞,但是并不影响战前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炊事班的同志机灵的很,没等吩咐,一下车就找地方赶忙做饭去了,以最快的速度让辛苦了大半天的战友吃上热饭热菜。
团指挥所设在离国境线不远的515高地后侧的一个大山洞里,没多大的一个空均村子,只见尽是大兵四处活动,步兵也赶到了,先占领有利地形,抓紧时间生火做饭、烤衣服、擦枪、休息。我们随意转了一下,看到此地离前线不远,少不了紧张忙碌的气氛,许多老乡把家当收拾好,有的干脆就连家带口在山洞里过夜,仅白天回家看看。我们得知情况还不算十分严重,就在村里头找了个破房子住下来。这里的老百姓也实在穷得可以,泥巴糊的墙壁四处漏风,又是用木头棍子支起的窝棚,上下很不方便,但可以隔开地下潮气也算是一大好处。白天我们到阵地和指挥所检查准备工作,并协助营连研究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案,晚上就留在村中住宿,倒也忙中偷闲,乱中求静。房东是位军属,儿子参军在外,还剩老幼四口在家,他们十分关心我们,不时问长问短,送这送那,使我们有时很过意不去。于是在空隙间,为他全家在家门口拍了张全家福照片,短短几天相处,让我们深受教益、至今不忘。
大战在即、保障先行。后勤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送来前来,炮弹堆成小山,罐头和饼干每人一份,其中有肉有菜,还有水果的。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按时开饭还是有保障的,这方面分队比机关还要能干些。眼看天气明显好转起来,不光不下雨,连日来太阳把地皮也烤干了,山口处,步兵络络不绝由水口方向运动过来,听说是124师转到布局关方向担任主攻,水口交给125师去打。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三条当中,我们占了前后两头,或许时机一到,上级一声令下,这一门门昂首待放的炮口,将给越南送去最新最沉的“无偿援助”……
十四日黄昏前,全团排以上干部集合在空均村后侧小山背后,由师政委马士章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指示。记得邓付主席是极力主张打的,说无非是冒点小风险,不能丢脸;叶帅则强调,同意打一场有限的战争,纵深要浅、时间要短、速度要快等。最后华主席说,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要考虑最坏的可能,不要到时一慌二乱三埋怨。所有这些精神无非说明,打是铁定了的,而且近在眉睫了。越南小霸如此猖狂,无非是仗着老毛子撑腰,自以为有苏越条约,我们就不敢去摸它的老虎屁股,真是奴才有恃无恐。怪不得打下柬埔寨金边后,一名越南军官酒后醉醺醺的在东兴对岸高叫:“老子打下了金边,你们又能怎么样?”接着,一梭子冲锋枪扫过河来,可谓气焰嚣张。要知道不是我们不打,而是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而且这一时机很快就要到来了。
十六日下午,正式传下命令,先遣侦察分队要出发了,他们将与步兵一道,冲过口子,然后进入预定地区,组织火炮射击,这样,战争之幕也就徐徐揭开一道小缝。我们与教导员任承忠一道,对该营要先行出征的指挥分队干部战士逐一握手送别,大家互为勉励、相约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再喜相逢。夕阳下,一队队武装齐备的队伍出发了,有步兵、炮兵、指挥员等,都有条不紊的朝自己指定的位置开进。顺便说明,当时的敌我态势是这样的:126师担负打口子的光荣任务,由三七六团、三七八团兵分两路,直插东溪、占领有利地形,掩护一二四师迅速通过,向高平推进;布局关正面之敌约敌一个加强连,并有杂牌武装人员,我们炮兵的任务是以火力摧毁敌人的防线,排除地雷和路障,为攻击部队扫清前进道路。水口方向是由一二五师担任佯攻,吸引敌人并相机预以歼灭。在我们当面之敌是敌346师,据说战斗力一般,控制着高平大部,还有一些独立营连分散各地,总兵力也不算少,但我们用的是“牛刀宰鸡”战术,出其不意在布局关方向投入重兵、配置装甲部队和强大的预备队,也就不愁打不开、进不去、攻不下了!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2-11-18 11:38 AM
我们用的是“牛刀宰鸡”战术,三十六计之一!
作者: 边防五师向中源 时间: 2012-11-18 03:4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8:11 编辑
我们用的是“牛刀宰鸡”战术,三十六计之一![/quote]
倾城你好,我们用的是“牛刀宰鸡”战术,三十六计之一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