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青岛早报采访报道62年前抗美援朝战地记者李治亭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兵格里    时间: 2012-10-29 03:10 PM
标题: 青岛早报采访报道62年前抗美援朝战地记者李治亭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34 编辑

原青岛警备区军政委李治亭将军回忆抗美援朝的战场往事——
战地春节终生难忘 曾与魏巍一同采访
       昨天,早报以《战友啊战友62年了,终要再聚首》为题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士王世达和袁明敦组织在青老兵聚会的消息,两位老人的故事唤起了许多老战士的回忆和对战友的思念。在纪念抗美援朝62周年前夕,记者又采访了原青岛警备区军政委李治亭将军,他讲述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峥嵘岁月。
       成群敌机呼啸投弹
       李治亭今年86岁,原籍山东博山西高庄村,父亲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在父亲引导下,他14岁参加八路军,金戈铁马几十年,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等100余次战斗,历任宣传员、指导员、军报战地记者、军区报社社长、某军政委、青岛警备区政委、济南军区调研员等职,1987年离职。回忆当年,李治亭首先想到的是牺牲的战友:“真正有贡献的是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鼓足干劲、努力奉献,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
       抗美援朝战争前夕,李治亭担任华东野战军第26军军报《战旗报》的总编辑,当时驻地在上海。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是195010月上旬,经过紧张的思想动员和战前准备,部队迅速完成集结,并于1119日夜从吉林省临江跨过鸭绿江。那天夜幕降临后,鸭绿江各个渡口一片忙碌,汽车、火炮牵引车和高炮轰隆隆驶过。一踏入战场,李治亭见到的是大雪覆盖的崇山峻岭,成群的敌机呼啸投弹,村庄火光熊熊、硝烟滚滚。面对此情此景,战士们义愤填膺,毫无畏惧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石子摆出“北京月饼”
       1951年秋天,我军取得西方山战役大捷后,军部要求机关人员深入前沿阵地和战士们一起过中秋节。当时李治亭在7723093班采访,这个连在战役中打的是鸡雄山阻击战,战士们非常英勇,3天时间里,打退了有飞机、坦克、大炮助战的敌人。打了胜仗,战士们情绪格外高涨。中秋节那天晚上,天气晴朗,“阵地上的掩体和壕沟都笼罩在月色之中,显出一片朦胧和深沉之美。”李治亭回忆说,三班的战士们在掩体外的地上画了个一尺大小的“月饼”,又在上面用小石子精心摆成了“北京月饼”的字样,然后便围坐在“月饼”周围,一面警惕地注视着几百米外的敌人阵地,一面观赏着头顶的圆月。那天的晚餐非常丰富,有难得吃上的大米饭和朝鲜酸菜,有从敌人那里缴获的西红柿,李治亭还将自己的炒面 “奉献”给战士。“战士们用饭碗或牙缸盛上水,当作酒来相互祝贺,大家笑声不断,仿佛回到了和平的年代,回到了温暖的家中。”李治亭说,当时,有个山东籍的小战士王洪吉,他提议每人编一句战地赏月的诗词,说不上来的罚“酒”一碗。于是大家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凑了起来:有的说,交通壕像条龙,我在这里当英雄;有的说,中秋在战地,月是故乡明;还有的说,保家又卫国,杀敌来立功。
       除夕夜敌机来袭
       1951年在朝鲜前沿阵地,李治亭与一个连的战士度过了他们戎马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战地春节。除夕晚上,天气特别晴朗,也特别冷。美国飞机轰鸣着不时掠过阵地上空,投下一颗颗照明弹,耀得夜空如同白昼。“这不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过年,这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这是激战的前夜。”李治亭说,战士们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敌人阵地。李治亭作为战地记者,主要是采访英雄2班,他一边和战士们包饺子,一面进行采访。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名姓张的战士向李治亭诉说着在家时过年穿新衣、磕头拜年的情景,大家的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正在此时,敌机在空中投下一颗颗照明弹,照得阵地一片光亮。”李治亭说,有战士幽默地说照明弹是敌人送来的节日礼花,接着大家一起唱起了《志愿军战歌》。
       与魏巍一同前线采访
       1951年,著名记者魏巍到朝鲜战场采访,他来到26军采访战地英雄事迹,李治亭与魏巍一同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军队领导,有机关干部、营连干部,魏巍听取了每个人的发言,他听得很投入,并不时发问:“我们的战士在国外作战,为什么还这样英勇?”“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持着战士们的无私无畏?”“祖国人民、朝鲜人民怎样感谢他们?”参加座谈会的人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我们的战士面对着凶恶的敌人,英勇无畏,不怕苦,不怕死,是源于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
       之后,魏巍采访了20多个战例,后来压缩到5个,再后来又删掉两个,精选了三个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说明本质的范例。19514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
       新闻内存
       抗美援朝“青岛力量”
       19511,青岛各学校首批被批准参军参干的505名同学和126名青年工人集结出发。同年6,全市第二批参军参干的461名同学集结出发。据统计,全市包括郊区在内报名参军参干达万人以上,并向部队和军事干校输送2000余人。195131日至926,全市先后派出三批志愿赴朝医疗队赶赴前线。三批志愿者共84,是从近千人中选拔出来的。与此同时,青岛铁路、公路职工也组成了志愿赴朝运输队。在抗美援朝时期,青岛一中有一段辉煌的校史:从195012月到19517,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268位同学入伍,约占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徐栋 于滈见习记者 王世峰实习生 姜婷
       20121025日星期四
[attach]5121[/attach]



作者: 老兵格里    时间: 2012-10-29 03:24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34 编辑

照片换张清楚些的。


作者: 不朽的军魂    时间: 2012-10-29 08:26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34 编辑

老前辈永远是共和国后辈人的楷模!祝福老将军健康长寿!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2-10-29 10:10 PM
老将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父亲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向老将军敬礼!
作者: 老兵格里    时间: 2012-10-30 02:17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34 编辑

潇洒的女兵!


作者: 老兵格里    时间: 2012-11-14 07:53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34 编辑

谢谢战友们的祝福!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