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兵格里    时间: 2012-10-17 02:59 PM
标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不食人间烟火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出自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这是屈原《离骚》中关于木兰的精妙句子。表面上是早晨我吮饮木兰花上滴落的清露啊,傍晚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从情感上说,是表示作者的志向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亦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洁,秋菊落英也是如此。
所以,文中提到了些像香草、白芷、木兰、菊花等,皆是借指君子或隐喻作者心中不与世同污,有宏伟的大志却无人理解或支持的感慨。这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出自《离骚》第三部分: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      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      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      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      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    愿依彭咸之遗则!
    余既滋兰两句:用大面积培植兰蕙等香草来比喻广泛培育众多人才。滋:培植。畹:古代地积单位。树:栽种。
    畦留两句:也是以培植众多香草来表示广泛地推荐与培养人才。畦:田垄,这里用作动词,分陇栽种。杂:掺杂栽种。杜衡、芳芷:香草名。
    冀枝叶两句:继续用香草比喻人才,表示等待贤才成长时能够得到作用,改革政事。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竣:同“俟”,等待。刈:收割。
    虽萎绝两句:仍承上用比,意思说:自己培育、推荐的人才即使遭受摧残打击倒也无妨,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变节与堕落。萎绝:枯萎。何伤:何妨;不要紧。芜秽:荒芜污秽。比喻人才变质。
    众皆两句:意思是说,这帮小人贪婪成性,追逐名利没有满足的时候。众:指群小。竟进:指对权势利禄的争相追逐。凭:满。厌:足。求索:对权势财富的追求索取。
    羌内两句:意思是说,那么小人对自己宽容,却用卑劣的心理衡量别人,因而生出嫉妒之心。内恕己:意思是对己宽容。量:估量。兴心:生心。
    忽驰四句:意思蠊,疯狂地追逐权势财利,并非我心中所急。我怕的是时间流逝,渐渐衰老,无所作为,不能留下美好的名声。忽:急速。驰鹜:狂奔乱跑。追逐:指追求权势财富。所急:急于去做的事。冉冉:渐渐。修名:美好的名声。
    朝饮两句:坠露、落英为对文。坠、落二字俱作“落下”解释。屈原在这里只是以早晚服用的芳物,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与上文“恐修名之不立”对应。落英:坠落之花。
    苟:如果。信:确实。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
    顑颔: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擥:同“揽”持取。木根:香木之根。结,编结。
    贯:贯串。辟荔:香草名。落蕊:落花。蕊:花心。
    矫:举起,取用。
    索:作动词用,搓绳。胡绳,一种香草名,茎叶可作绳索。纚纚:形容以绳串物,长而下垂的美好样子。以上四句是屈原以服饰之芳美比喻自己志行高洁,与前坠露、落英两句同意,但角度略有不同,一以饮食,一以服饰之喻。
    謇:楚方言,发语词,无义。法:效法。前修:前代的贤人。
    非世俗句指上文屈原的饮食与服饰,都不同于世俗,也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忠信修洁与世俗不合。服:用。
    不周:不合。
    依:依照。彭咸:传说是殷代的贤臣,因谏劝君主不成,投水自尽。遗则:留下的榜样。
    翻译过来既是:
我已经培养了许多亩春兰啊,又种植了许多亩蕙草。
    分垄栽培留夷和揭车啊,还套种了杜衡与芷草。
    希望它们枝高叶茂啊,但愿到时我能有丰厚的收获。
    它们枝枯叶落倒不必悲伤啊,可悲的是这么多香草腐化堕落变成了恶草。
    众小人争权夺利贪婪成性啊,装满了腰包还贪求不已。
     对己宽容却猜疑他人啊,都勾心斗角满怀妒忌
    奔走追逐权势和财富啊,这不是我急於追求的东西。
    老年慢慢地就要到来啊,怕的是美名未能树立。
    早晨我吮饮木兰花的清露啊,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落瓣。
    只要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专一啊,即使长久的饥饿憔悴又何必悲叹。
    采来香木的根株系上白芷啊,又把薛荔的花心联成一串。
    拿起菌桂再编上蕙草啊,搓成长长的胡绳花索挂在下边。
    我效法那前代的贤人啊,不作世俗人的世俗打扮。
    虽不合今人的心意啊,我愿遵循彭咸遗留下的规范。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全诗一共有372句,2490个字。从篇幅的宏阔看,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被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一首《离骚》承载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唱诵至今,有多少人为其感染,有多少人为其激昂,有多少人为其奋起。
    在秋风飒飒,众花凋零的季节里,菊花却独傲秋霜而盛开,为大地绽放绚丽的色彩,传送这悦人的清香,洋溢着生命的美与活力。也因为菊花不畏寒冷,不怕风霜,有威武不屈的气概,所以自古以来,文人隐士即喜其幽芳,以菊花寄与笔墨。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使菊花成了千古高风的代表。
当然,不是说诗人每天一大早,就捧着个盆、跑到白玉兰树下、接从玉兰花瓣上滴下的露水喝,到了傍晚,再拎着个筐、跑到秋风萧瑟的野外、捡拾被吹落的菊花瓣当晚餐吃,这不过是诗人借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之典,表达内心绝不与世同污的情感,再借菊花坚贞顽强、不向寒霜屈服之性表达自己崇高的情怀而已。
在这里,托物言志,这才是诗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本意吧。
2012年10月17日

作者: fyxtyb    时间: 2012-10-18 12:25 PM
本帖最后由 fyxtyb 于 2012-10-18 12:39 编辑

"这不过是诗人借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之典,表达内心绝不与世同污的情感,再借菊花坚贞顽强、不向寒霜屈服之性表达自己崇高的情怀而已。"......
     诗人痛苦的情形 众人可见 可知。。。。。。但是 诗人痛苦的境界 那就鲜人所知了。。。。。。hao wenzhang!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