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郑明:乌克兰朋友伤心说“你们要把航母造下去”
[打印本页]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2-9-29 01:50 AM
标题:
郑明:乌克兰朋友伤心说“你们要把航母造下去”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0 编辑
[attach]3999[/attach]
近日,海军装备技术部原部长郑明接受专访。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昨日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了“航母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10个拥有航母的海洋大国。
6年后的1998年,澳门创律集团从乌克兰购买航母平台后,一直被外界解读为是军方行为。郑明也在采访中澄清:军方与这个公司没有联系,也并没有参与购买瓦良格号的行为。反而可能是外国对该平台的购买与回归所做的重重干扰和破坏引起了中方领导层的注意和重视,使这艘充满争议和曲折的大船来到中国,圆了中国人的航母梦。
航母会改变中国近海防御战略吗?
南都:随着航母的正式服役,我国近海防御的战略会不会改变?
郑明:不会改变。绝不会因为出现了一两件高新技术装备就改变战略,而只是让中国既定战略能更加完整地实施,我国的近海防御战略现在有时并不能完全实施和兑现。
南都:辽宁舰作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它最大的使命是什么?
郑明:我的想法,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航母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它不只是海军的,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海军有5个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航母就是把海军两大兵种———水面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结合起来的一种力量,是多军种、多兵种集成的一种力量,在夺取局部制空权制海权方面的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新型的有战斗能力的武器系统。
南都:据报道,美国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在训练中的死亡人数超过了真正战争中的死亡人数。中国会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航母仅用于训练不参加作战?
南都:根据官方的说法,辽宁舰是一艘训练舰,是不是意味着它不会用来作战?
郑明:不,不能这样说。科学试验训练是必要的,但是一旦有情况,我们手里有什么武器,都得作战。
南都:那她有没有可能前往南海解决目前的南海争端?
郑明:它哪里都能去。但是到哪里去,什么时候用,这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我想会很慎重,很慎重地处理。目前,我国与越南和菲律宾这么激烈地在争论,但中国海军始终任何小艇都没出动过。
南都:这艘航母从建造之初到现在已经闲置20多年,其性能是否受到了影响?
郑明:应该说,它来到中国之后受到精心保养和维护,并且得到了许多改进,其性能和结构应该都像新的一样。
中国军方有参与购买航母吗?
郑明:我不知道确切的时间。我只能告诉你我亲历的事。1992年,乌克兰造船学院主动和中国哈尔滨造船学院联系,说苏联解体了,他们有一艘俄罗斯的航母造不下去,你们是不是来看看。当时我们向领导报告,刘华清同志(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下了决心。我们就去考察了,我是成员之一。乌克兰朋友是非常热心的,他们非常难过,造船厂的人真的把这艘航母当做自己的“儿子”。他们都劝我们
:中国的朋友,中国的同志们,你们把它买回去吧,你们把它造下去,我们也去中国和你们一起把它造下去,别让这个“儿子”死了
,要让它活着,让它能够在保卫世界和平力量中发挥作用。我们也看到了这条舰确实很好,回来以来就提了建议,但领导层里似乎没有直接反对的,但也没有确定要买的。
南都:就搁置下来了?
郑明:一直说要再研究,确实也研究了很多次,有的研究会议,因为我已退休就没能参加,所以也不了解决策的情况。后来,澳门这家公司购买瓦良格号,我现在看算是歪打正着,他们想买来把瓦良格号改造成娱乐用船的,它的本意也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
南都:但是,外界一直解读这一行为和军方有关。
郑明:据我所知,没有任何联系。当时,我已退休了,有些事是事后才知道的。海军根本没参与其事,军方、准军方跟这个公司都没有什么联系。我现在倒觉得正好是某些外国的破坏产生了转折,如果外国人不破坏,可能瓦良格号现在真的在澳门成为娱乐用船了。(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怎么理解外国人的破坏产生了转折?
郑明:1998年,澳门这家公司与乌克兰签了瓦良格号购买合同,据说,合同没明确规定安全拖运回国有关协同责任。所以乌克兰交了船,就不管了,你自个儿想办法运回国。结果土耳其方面受某些大国的影响,出面拒绝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只能在黑海的公海上漂了一年多,既不能回乌克兰,又拖不来中国。由于自然条件很差,船差点都被撞坏了,才引起国家领导层注意,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才把它安全地拖运回来。
“世昌号”是我国航母的雏形吗?
南都:在我国,建还是不建航母,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议,你最熟悉这段历史了。
郑明:航空母舰是中央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全国工业大协作,特别是造船和航空科技部门努力的结果。据我了解,整个国家还没正式决定要造航母的时候,造船科技工业部门的同志就开始积极地为航母做一定的准备,建造各种大型民船,积累了工艺技术的经验,配合海军一起搞航母的论证和一些可能的预研。但有的工业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与造船科技部门不一样。
为什么航母的舰载机相对总体平台有点滞后呢?值得总结研究和深入思考。应该说,在为海**远建设上做谋划和贡献,各个科技工业部门的有关领导认识是有差距的。这个历史经验是值得总结吸取的。
郑明:那不叫航母的前期工作,而是按照海军党委要求进行的有关舰载航空兵装备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步骤。第一,航空母舰最关键的一环叫舰机协调,20世纪70年代,海军就试着迈了这第一步,为了洲际火箭试验,用陆基直升机携载于属民船系列的大型辅助船上,在太平洋完成了数据舱打捞任务。第二步,在80年代,我们解决了驱逐舰、护卫舰和舰载直升机的结合,直到90年代才诞生了真正的舰载直升机和有舰载直升机的新型驱护舰。
第三步是,建造了“世昌号”多功能训练舰。“世昌号”工程任务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正式批示同意建造。工程的经费是用国家计委国防动员经费和总参谋部军队装备费结合支持的,共一亿多元。用国防动员经费来支持海军建设,在中国史无前例。
实际上,我们搞“世昌号”训练舰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在南海问题上,海洋权益已经到了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有些国家的干扰、侵占、掠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迫使我们这些搞装备的同志,要为海军、为国家来搞物质基础的准备。我们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国家工业部门支持下搞了世昌舰,为当时的南海斗争做了一些准备。
南都:“世昌号”能算我们国家航母的雏形吗?
郑明:不能叫雏形,要被人家笑的。外国人看你这个训练舰在世界的军舰系列中算个什么玩意儿啊。当然,这是循序渐进的积累。我们没有计较国内外对它的非议,把它造成了一艘可以完成航海训练、医疗海上训练、直升机海上训练的多功能训练舰。
在实践过程中,确有认识上的很多分歧,使它并没有完整地实现原来的构想。无论我们怎么节约,我们所设想的上3架以上直升机所需要的技术花费至少还差两千多万元,最后由于经费不足和领导认识不统一,一些技术环节被简化处理了。(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彭美 实习生 李丽 发自北京)
作者:
fyxtyb
时间:
2012-9-29 08:50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1 编辑
第一艘航母的意义在于-------------在蓝色(深海)的海洋里 中国海军的战斗能力 发生了质的飞跃。。。。。。小荷刚露“尖尖”角呢——————————“大头”在后面!。。。。。。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2-10-3 01:13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21 编辑
第一艘航母的意义在于-------------在蓝色(深海)的海洋里 中国海军的战斗能力 发生了质的飞跃。。。。。 ...[/quote]
你说的对!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