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原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打印本页]

作者: 鱿鱼    时间: 2012-9-26 07:00 PM
标题: [原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1 编辑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日,是中印边境
自卫反击战胜利五十周年。吾辈有幸参加
这场战争,一生值得骄傲自豪和荣耀。为
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笔者依据相关资料
将一五七团参加的克节朗至邦迪拉反击战
梗概整理成章,奉献给参加过战斗的战友
们,以激起更多的回忆,更多的快乐,更
多的情怀。因为是大的战役,文字表述很
难细化到每一个人所在连队的每个具体行
动,万望谅解。
   词日:
          风云突变,
          中印首开战。
          五万大兵挥神剑,
          一月收复全线。
         
       克节朗河西山,
       侪辈茹苦麝战。
       气吞腐恶千千,
       自豪世纪之半。
                        
                        
        决策指挥
   中印边境全长2000公里,西起喀拉昆仑山口,东至西藏察隅地区,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本文所述战役地区即为东段.1954年起,印度尼赫鲁
政府不断派兵越过两国早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侵占中国领土达九万平方公里并部署重兵设防。19598月,中印边境朗久地区首次发生武装冲突,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至196210月,入侵印军已达三万人
左右,其中东段的达旺至克节朗地区是向我进攻的主要方向。19626月,印军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约十一公里,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克节朗河谷,建立入侵据点100多个,有的据点甚至插到中国边防哨所背后。1962917日至19日,印军三十余人向我择绕桥哨所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抢威逼我军前哨战士后撤,开抢打死我军战士,干部各一人,双方交火。19621014日至16日,印军向西藏山南地区西山口,昌都地区瓦弄全线进攻。在扯东,僧崇战斗中开抢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四十七人。
克节朗河地区集结了印军第七旅四个营,炮兵四旅两个营,第五旅八个营,合计16000人。
面对印度政府不愿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并准备发动大规模武装入侵的严重局势,196210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常委会议,对反击战作出部署。周恩来认为应当立即实施自卫反击战。毛主席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不能轮到我毛泽东就变成950万,930万,我无法向六亿人民交代。他们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好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并指着地图上标出的印军据点,高声对张国华说:“扫了它”。果断做出了自卫反击战的最后决策。1018日,中央军委下达险歼入侵印军的命令。要求此次对印度反动派的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毛主席说:这一仗,一边是军事仗,一边是外交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证三十年的和平。遵照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西藏军区组成了以司令员张国华,参谋长石伴樵为主的“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负责东段的作战指挥。张国华国排:慎重初战“,:只打沙则一个点,围歼一个营”的意见,主张把第七旅连锅端掉。不少人认为这是“冒险主义”。毛主席说:他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张国华得到尚方宝剑,即掷下命令:“要打得好,打得狠,打得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五十二师之一五七团在团长李德荣,参谋长康虎振的指挥下参加了克节朗至邦迪的整个战役行动。
   战争概况
19621020日凌晨五点二十分,我连队部队近500门炮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炮火急袭三十分钟后,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五万精兵在东,中,西段近600公里的防线上发起了猛烈反击。自卫反击战先后组织了两次战役。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促成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毛主席提出就地停火,部队后撤。19621121日,总参谋部下达了毛泽东签署的停战命令。我军从11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1日开始主动脉撤回到1959117日前实际控制线内20公里地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历时一个月。我军伤亡2400余人。全歼印军三个旅,基本歼灭印军三个旅,另歼灭印军五个旅各一部。俘虏印军第七旅准将旅长达尔维,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准将旅长辛格,歼灭印军8900余人。缴获火炮300余门,飞机2架,坦克10辆,汽车400余辆,枪支6300余支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19635月以前,中国军队将上述物资无偿交还印度释放全部3968名俘虏。中国军队停火之后至少有50007000名印军士兵从原始森林中得以生还。
   第一战役
19621020日至28日,克节朗地区反击战。当面之敌为印军第七旅,拉加普特联队,炮兵第四旅等6000余人。拉加普特联队主力布防在枪等,卡龙,扯东,沙则一线;旁遮普联队部署在扯果布,色章湖一带;廓尔咯第九联队进至绒为丢,章多一线;阿萨姆步兵部队五营和近卫联队四营驻守在扯东,沙则,仲昆桥一线,我军以三至四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向敌第七旅发起攻击,我右翼主攻部队由五十二师三个团和山南分区一个团组成。首先抢渡克节朗河,消灭卡龙,扯东,绒不丢一线的敌人,然后向达旺挺进。实施突击任务的一五五团和一五七团二营很快插入枪等,扯东,扯果布,绒不丢,消灭了上述之敌,由克宁乃桥以南插入色耳董,章多地区,担任穿插任务的八七四团从枪等西则渡过克节朗河迂回章多,打掉敌指挥所,占领章多空投场和炮兵阵地,卡住敌人逃跑的退路。一五七团三营也由几儿以西插向章多。几路部队将印军第七旅团团围住。一五七团一营等部在左翼助攻,一路穿密林,涉激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沙则与仲昆桥之间实施反击,用密集的火力支援主攻部队,迅速突入印军前沿,切断了克节朗印军指挥机关与沙则据点的联系,随即又分兵一路配合右翼主攻部队,一举拿下了克宁乃桥印军据点。一五七团八二迫击炮和无后来居上座力炮连对当前之敌实施猛烈炮击,掩护我军冲击。经过激烈战斗,20日当天即将克节朗地区印军据点全部拔除,未起床就成了死鬼或俘虏。迂回部队以惊人的毅力,穿密林,攀悬崖,翻越4000多米的章多西北高山,于当日午后占领章多空投场,并将印军全部驱逐。战斗中达尔维在吉普车上听见前面密林的枪声,随即下车迅速组织100多人的敢死隐发起冲锋,眼看敢死队像麦草一样一片一片的倒下去。接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从山头猛扑下来,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达尔维的胸膛,他来不及拔枪便当了俘虏。10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要受非法“麦克马洪线”的约束。1023日,我军分兵五路实施追击,清除达旺,棒山口之敌。1028日前几支追击部队相继进占达旺。克节朗战役遂告结束,首战告捷。此战役全歼印军第七旅及其它一部,俘虏达尔维,歼灭印军1900余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以西,以北,不丹以东的全部领土。  
   第二战役
19621116日至21日,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反击战。该地区共集结印军四个旅8000余人。其中印六十二旅等部共约5000余人,部署在西山口,申格宗,略马东,德让宗一线;印四十八旅等部约2200余人,布防于邦迪拉,波辛山口地区;印第四师战术司令部约1000余人,位于新德让;印六十七旅等部驻防在传统习惯线中国一则的伏特山附近。根据印军的兵力部署,中国最高军事指挥官刘伯承元帅指出:印军“铜头,锡尾,背紧,腹松”的阵势。于是西藏军区以八个步兵团,三个炮兵团,开始了达旺以南的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反击战。以两个团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一五七等三个团从敌两翼夹击申格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两个多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各参战部队于11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11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一个营,切断了德让宗至邦迪拉公路。印军才发觉我已多路逼近,遂于1118日全线撤逃。1118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我军发起总攻。对西山口进行了四十分钟的炮击后,向西山口守敌发起攻击,经过个四小时的勇猛战斗,于18日一举攻下西山日,申格宗,德让宗,歼敌一部,其邦迪拉防线顷刻瓦解。1119日,两面三刀路中国军队攻入邦迪拉市区,一五七团也按时迂回到略马东,切断了邦迪拉到西山口的公路,构成了对该地区的分割包围,同时配合友军在该地区围歼钱军近千人。随后,我军主力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开展围歼,一部一直向南追击。1121日我军分别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打到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我方一则。至此,我军运用优势兵力,勇猛迂回和打歼灭战的传统战术,“掐头,切尾,斩背,剖腹”,胜利完成了第二战役的反击任务。此役全歼钱军三个旅,共毙,俘准将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战后思考
一个月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作为胜利者,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便无条件撤军并无偿交还战得品,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无前例的。实际上就是让自己付出了巨大代价换来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这一举措,当时却也在世界上引来一些好评,但更让世界目瞪口呆。那场战争实际上是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者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滑胜利者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试想,如果胜利的中国不主动撤军而继续大兵压境,逼迫印度承认非法入侵并承诺归还侵占土地,那么现在中国地图上的中鲺边境线也许是实实在在的边境线。中国政府的慷慨和大度并没有感动印度,也没有促成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相反,中国军队后撤后,从1963年起,印军又向北推进,很快侵占到战前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并在此正式建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在此定居的印度人比西藏的总人口多两倍。画在中国地图上,实际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仍然是九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台湾省的面积。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它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矿产丰富。所谓西藏森林含量居全国第二,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储量,因为百分之八十的森林资源在控制线以外,也就是在印度手里。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可利用落差为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是三峡电站的四倍,其投资也低得多。
试问,当今中国有谁敢再发动一场反击战,党而皇之的收复那片沃土?
    皓首抒怀
五十年前,自贡战友杀敌当先,而今已华发斑斑。余谨祝各位战友幸福安康。
    悲风十月战火燃,
    珠峰山下刀枪乱。
    男儿不畏变沙虫,
    志士浴血克敌顽。
    壮怀辞军风华茂,
    丹心献血盖前贤。
    光阴荏苒虽当惜,
            夕阳迟暮待永年。
             [原创]作者:刘祥安.
                        何厚德
                        游先觉
                      2012年9月26曰
                        



作者: 鱿鱼    时间: 2012-9-26 07:03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1 编辑

终扵发上去了谢谢网管们


作者: 白东升    时间: 2012-9-26 07:34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1 编辑

本网站是全心全意为全国退伍老兵服务的窗口,谢谢老班长长期关注《老兵苑》。


作者: 鱿鱼    时间: 2012-9-26 09:05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2 编辑

谢谢!战友们的热情支持向战友致以敬礼


作者: qngbpepgk    时间: 2012-9-27 09:12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2 编辑

我1962年大约是5月份左右,我执行一绝密任务:送两只小形军舰到班公湖。我是从安多接手经尼玛等地交与新缰军区后,返回那曲的,途经无人区和沼泽地等。那是为1962年10月20日中印自卫反击战作战前的准备的。这两只小形军舰当时还不是由海军编织,可现在却是中国大陆内维一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编织的部队。恐怕现在那两只小形军舰早已不用了,但我相信还在那里,因为运出来的代价太高,要腐烂也恐怕会很长时间,不知在我有生之年是否还有机会见上它一面啊,我的上帝.................?


作者: 鱿鱼    时间: 2012-9-28 06:19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02 编辑

戦友.将网名变中文吧.你是与人交流.不是与人捉迷藏.何心呢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