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利比亚的前车之鉴与叙利亚的后事之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兵心不改
时间:
2012-9-14 08:39 AM
标题:
利比亚的前车之鉴与叙利亚的后事之师
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遇袭身亡。事件起因是美国国内上映了一部有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利比亚抗议群众向美国驻班加西总领事馆发射火箭弹并冲进去纵火,最终造成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内的多人遇害。这起事件很容易让人想起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遭遇的“黑鹰坠落事件”。两件事的共同之处就是普通民众握有武器,因而可以用最原始血腥的方式表达其愤怒情绪,而美国虽身为超级大国却“冤无头债无主”,找不到报复发泄的对象。
值得思考的是,这次美国电影亵渎先知穆罕默德事件发生后,不少穆斯林国家都出现民众反美抗议活动,为何唯独在利比亚会酿成如此严重的流血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2011年西方发动利比亚战争过程中,大量武器散落民间,手枪、AK-47步枪和杀伤力巨大的火箭弹等武器在当地公开出售,利比亚民间枪支泛滥严重。与此同时,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难以有效统治国家,各部落武装割据,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国家日趋陷入“索马里化”进程:在政权层面,表现为群龙无首和“准无政府状态”,国家自主行动能力丧失;但在微观层面,利比亚近乎“全民武装”,又使该国成为无人敢触碰的“马蜂窝”。而这次美国放映侮辱伊斯兰教的电影,正好触到这个大霉头。
进一步说,利比亚局势演变到现在这种境地,与当初西方国家发动利比亚战争有着直接关系。2011年利比亚出现政局动荡后,部分西方国家仅仅因为看卡扎菲政权不顺眼,就借着“中东波”引发的政权更替潮强行推翻卡扎菲政权,不料却由此打开“潘多拉魔盒”。西方当初在利比亚强推政权更替,其实是线性思维和战略短视的体现。
而这次美国驻利大使遇害,正是利比亚政权更替酿出的苦果。
要命的是,利比亚政权更替的负面效应还在继续显现,西方大国却又起劲地在叙利亚鼓动政权更替
。殊不知叙利亚看似反西方,但由于自身势单力薄,加上外部国际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些年来一直处于守势,根本不足以对西方国家利益构成威胁,而且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奉行的世俗民族主义,与该国和该地区的伊斯兰激进势力,特别是“基地”恐怖组织水火不容,因而叙利亚政权客观上在帮助西方弹压反西方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反倒是当前西方主导的倒叙狂潮,为“基地”组织向该国渗透、扩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与“基地”组织相关的各种恐怖团伙大量向叙利亚渗透。
而叙利亚地处阿拉伯世界心脏地带,处于马格里布和海湾两大次区域的接榫位置。一旦巴沙尔政权倒台或该国政局完全失控,叙利亚很可能像此前的伊拉克那样,成为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天堂——恐怖势力很可能以叙利亚为策源地,同时向北非和海湾地区蔓延,使在利比亚、埃及、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也门、伊拉克等国的“基地”分子彼此呼应,使西方面临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只要西方大国认真汲取利比亚战争的前车之鉴,在叙利亚危机问题上谨言慎行,类似悲剧应当可以避免。如果西方执意要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不啻于“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只能证明西方领导人战略见识之短视,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理事 田文林 2012年9月14日 07:00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