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中国远征军70周年:幸存者吉林省大安市张义栻 [打印本页]

作者: 远征军新38师114    时间: 2012-7-17 05:15 AM
标题: 中国远征军70周年:幸存者吉林省大安市张义栻
[attach]722[/attach]我叫张义栻,原名张聿栻,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莘县文明寨,18岁从军,次年参加了淞沪会战,24岁追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缅甸(时任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114团1营1连上尉连长),曾率领全连战士在“于邦大捷”中击毙日军30余人,活捉日军中尉1名,,在孟阳河战役,在团长李鸿[后新38师师长,新7军军长]带领下毙敌少佐以下官兵600余人。随后叁加了孟拱,八莫几十场战役。在缅甸腊戍,召开了庆祝大会。远征军驻印军总指挥索尔登,远征军司令长官 陈诚参加了庆祝会并给抗战有功将士颁奖,由于我作战勇敢,团长彭克立给我报上为立功人员,我获得七等云麾勋章一枚,美国银星奖章一枚,奖金100印度币。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新1军凯旋回国,被国内同胞誉为“天下第一军”, 李鸿师长率领新38师受命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并接管广州城。我率领1连负责接收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亲自主持并亲眼见证了这座培养了众多名将的军事院校从日寇手中回归祖国的怀抱。 2010年我92岁的时候,经过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从东北赶到广州,时隔65年重游黄埔军校旧址,抚今追昔,心中不胜感慨。[attach]715[/attach]中国远征军70周年:孙立人新38师幸存者吉林省大安市张义栻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2467/17479089.html中国远征军70周年: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漫山几人归?_ ——追访中国远征军幸存者--  我和太太在广州参加集体婚礼 张义拭(1918-),原名张聿栻。 山东省莘县人。现住吉林省大安市,1936年任税警总团工兵营学兵、工兵班长,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1942年春,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第66军新38师114团第1营第1连连长。 抗战胜利后,我们114团1连负责接收黄埔军校,在广州由同乡介绍认识了夫人冯次霞。她是佛山人,当时在广州读书,后来我们举行了集体婚礼,共有38对连级以上军官参加。 2011年12月摄于吉林大安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70年前,也就是1942年的3月,为保护中国与盟国最后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由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援英抗日——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到国境外作战。经此一役,尤其是之后的大撤退,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清明将至,今天,我们藉由这些从缅甸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中国老兵之口,来回忆这场战争的惨烈,来祭奠那些捐躯异国的烈士英灵。
  在战史上称为缅甸防御战的一系列战斗中——第200师在同古孤军苦战12天,伤亡达2000多人,歼敌5000多人……同古之役,日军哀叹为“自旅顺口攻城以来最为艰辛之一役”;新38师113团经浴血奋战,解救出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地区的英缅军7000多人。
  然而,中国远征军入缅时仰光业已失陷,错过了保卫滇缅公路的最好时机,加上盟军之间的勾心斗角、指挥机构叠床架屋,中国远征军此前在缅南的苦战,仅其结果是——“徒使战士之血膏于原野”。
  缅甸防御战失利后,在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参战的3个军、9个师分道撤往印度东北部、滇南和滇西,这支中国军队真正的溃败、灾难与悲剧由此开始,而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军主力(缺第200师)经野人山撤退,更是记录着中华儿女埋骨异域的永远悲怆。
  在缅北野人山的撤退中,还有两支部队的境遇至为悲惨且较少提及。一支是由第5军96师副师长胡义宾率领的师部及287团,辗转奔驰,于1942年8月中旬经江心坡回国,仅存病弱官兵300余人,损失兵员共2500多名,副师长胡义宾遇袭身亡。
  另一支是新28师83团(含84团1营与3营1连),这支部队的撤退线路与胡义宾部基本相同。战史记载,该路军于9月5日返抵云南碧江,从缅甸抹谷至碧江,图上计算约1300公里,足足走了4个月,2000人最后剩下不到200人……
  有多少中国士兵倒在异域撤退的归途中?以第5军为例:该军动员时为42000人,阵亡7300人,在撤退中损失14700人,剩余2万人。据杜的估算,中国远征军动员总数约10万人,仅余4万人,如果加上新28师的数字,至少有16500人的中国士兵倒在野人山一线。
  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些肖像与口述,来自真正“九死一生”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幸存者。
  70年前,他们是热血的青年,是同古孤军中的一员,是仁安羌与敌搏杀的勇士,是野人山的绝境中挣扎回返的赤子……
  他们从众多牺牲者中生还,烽烟散尽,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他们从那个时代艰苦跋涉而来,将当日的惨烈赤裸裸地展现人前。
  不只是一个老兵在记者面前褪去衣裳,袒露出一个枪疤弹洞,衰老的肌肤包裹着难愈的伤口……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斗都同样伟大,每一次牺牲都同样悲壮,每一个亡灵都令人崇敬,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铭记!
(来源:广州日报-------------------------------------------------------------------------------------------------------------一位抗日战士的心愿
  我们惊喜的发现,那位经常在烈士陵园打太极拳的老人是抗日战争时期远征军战士,真是我们大安市的骄傲,吉林省的骄傲。这位老人叫张义栻。当我们问及国家给他们颁发抗日战争纪念章时,这位九十五岁的老人神情沮丧,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没有授予他,国家尚未承认他的抗日战士的身份。我们不免惊异。老人赴缅甸抗日作战,时任国民革命军新38师114团1营1连连长,受过伤,立过功,得过奖,是国家的功臣,为什么得不到身份的认定?当我们了解到老人争取身份认定的过程,又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资讯,不禁莫名惊诧!
  胡锦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明确无误地承认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作用,何以这位老人不是抗日战士?原来国家民政部有个规定,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武装人员、非武装人员才能被认定为抗日战士。我们认为,民政部的规定和胡主席的讲话精神相悖。赴缅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遗书中写到,“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句话道出所有抗日官兵的心声,他们是为国而点,而不是哪个党。戴安澜师长牺牲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等赋诗极力赞扬。《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作于1943年3月):“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倘若戴氏在大陆活到现在,也不能算是抗日战士?更使人不解的是,过野人山唯一存活的安徽的刘桂英老人获得了政府的认可,湖南的朱锡纯老人获得了认可,甚至滞留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也获得了纪念章,为什么政策不统一?老人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部门诉求,还好,均答以“无此政策”,而有的地方民政局干部居然说:“你上台湾要去。”倘若一些远征军战士真的向台湾当局诉求,那是谁的悲哀呢?
  在两会期间,上海复旦大学政协委员葛剑雄曾提出过这方面的提案,请有关方面迅速解决。这些老人小点的都八十大多了。张义栻老人九十五岁,他们还能活几年?让他们生前佩带上这枚纪念章,死也瞑目了。千万别让他们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含恨仙逝。
  张义栻老人的联系电话:
  敬慕国魂的人
  2012年7月17日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2-7-17 05:40 AM
鲜花送给老英雄! 老英雄是吉林人民的骄傲!祝福老英雄健康长寿!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