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打印本页]
作者:
蒙迖雪峰
时间:
2012-9-11 11:41 AM
标题:
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01 编辑
二、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当西藏边防部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南追击,扩张战果时,第一五四团于22日凌晨出哈东拉,向龙布方向追击。团属82迫击炮第二连,全连65人,携82迫击炮6门,人均负重35公斤以上,在团的战斗编成内,紧跟步兵,无一人掉队。22日9时许,该连进至龙布普附近时,副连长彭君先发现离道路不远的森林里有印军,便迅速组织全连仅配备的10多支步枪、冲锋枪,直插印军侧后,迫使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率塔尔瓦尔上尉等9人投降。缴获机枪1挺,步枪8支。
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印度孟买人,1920年7月生于伊拉克,1940年考入达拉顿军事学院,1942年在近卫军联队任职并授少尉军衔,历任连长、营长、陆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第十五军军部行政官,达拉顿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缅甸服役。1962年初调任第七旅旅长。20日上午,达尔维发现其旅指挥所与各据点间的通信联络全被切断,在“遭到中国人优势兵力的包围”,“坚守不住”时,即决心撤逃,原拟撤往章多,准备固守章多一线。但在沿色兄朗沟南逃的过程中,所部被中国边防部队的炮火打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头尾不能相顾”,达尔维“同旅部的主体部分失去了联系”,只带了少数人员继续南逃,不久他发现章多已被中国边防部队攻占,“去章多没有什么意义”时,便沿着哈东山北麓的丛林,“翻越高达一万八千五百英尺的扯冬摩天岭(即哈东山)”,向龙布方向逃窜。达尔维经过两昼夜的艰苦跋涉,终于在22日上午踏上哈东拉至龙布的小路,正当他自鸣得意,“陶醉于自己判定方向路线的高超技术”,确认已逃出中国边防部队的合围圈时,却“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达尔维被俘后叹服地说:“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作者:
蒙迖雪峰
时间:
2012-9-11 11:43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6:01 编辑
三、攻歼棒山口印军
棒山口位于达旺以北约30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上,是印军在达旺以北的重要侵略据点。克节朗地区的印军迅速被歼后,龙布、吉木塘、加林定等地的印军仓皇南逃,棒山口的印军也有撤逃迹象。为不使棒山口印军南逃达旺,西藏军区前指遂于22日18时30分发出了“拔除敌棒山口据点的作战命令”,令山南军分区部队歼灭棒山口印军。
棒山口地区驻有锡克联队第一营1个连和阿萨姆步兵第五营两个排。棒山口据点由第五营两个排驻防,修有各种土木和木石质工事,扼守着通往达旺的大门,棒山口以南约500余米处,驻有锡克联队第一营1个连,随时可以支援棒山口作战。锡克联队第一营营部率1个连和重机**排及迫击炮、山炮分队位拉古拉及附近地区。
为歼灭棒山口印军,山南军分区集中了步兵第三团第一、第二、第三连、炮兵连和肖边防队一部兵力,由军分区郭志显副司令员、曹宗坤参谋长统一指挥,执行拔除棒山口印军据点任务,其具体部署是:第一连由印军左翼迂回至棒山口印军的侧后,首先切断锡克连和棒山口阿萨姆步兵第五营两个排的联系,待第二、第三连攻歼印军第五营两个排后,再协同攻歼锡克联队第一营的1个连;第二、第三连向棒山口印军右翼迁回,由东南方向向棒山口攻击,首先攻歼印军第五营两个排,尔后在第一连协同下攻歼锡克连;肖边防队1个班由正面攻击,从正面牵制和配合第三团部队的作战;炮兵连和肖边防队的两挺重机**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23日7时,各攻击分队在炮兵、机**火力的支援下,对棒山口印军发起攻击,迅速歼灭了印军两个排,尔后,乘胜发展,向锡克连展开攻击。在各连的勇猛攻击下,锡克连基本被歼。棒山口印军被歼后,郭志显副司令员随即调整部署,以第三团第一连立即向冬门拉攻击前进,主力调整补充后随后跟进。第一连前进中遭拉古拉和达旺方向炮火拦阻,于当日晚进至冬门拉,与印军交火,形成对峙。24日凌晨,冬门拉之印军向达旺逃窜。山南军分区第三团4个连即沿道路向达旺追击。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