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络 | |
追 求
——记六级革命伤残军人李吉河帮助农民致富的事
追求是人类最高的情感。他对所从事的行业和职务爱得深,信得真。在一次次重大的人生波折面前,始终把追求的坐标点定格在第一上。
如今,他的人生追求之路越走越宽,回报社会的力度越来越大。在他的身上,闪烁着军人所特有的硬气、豪气和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忠诚。
在那场10年反击战中,他被编入友军参战,勇杀敌、立战功、负伤、致残、上军校。到地方后,他在冶金企业当过炉前工、上料工、修理工。在政府机关,他当过武装干部,镇武装部长、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在宣传部,他当过外宣组长、新闻组长、文化组长、记者站站长。几十年来,他所从事过的行业和职务中,只要有排名,第一始终属于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他又一马当先,在负债760万多元的情况下,为让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和自谋出路大学生多挣钱,他坚持了四年,建设成了占地900多亩的300栋温室和1.7万立方米的气体温度调解库。他的伤口多次复发,他托着伤残身体,在债务缠身的情况下,他扶持的残疾人、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大学生的家庭富了、农民富了。为逃避债主们追债,在3个合家欢乐的初夕夜,他一个人躲在当地的一家军人招待所里,看着窗外的爆竹、烟花默默落泪。当服务员送来初夕饺子时,他拿不起筷子、咽不下饺子。招待所总经理怕他有意外,陪伴他度过了三个初夕夜。当他看到温室里的蔬菜、水果和各种作物时、看到农民、残疾人、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大学生们把蔬菜、水果送到城乡居民的餐桌上时,他心喜若狂的向个孩子。他就是六级革命伤残军人李吉河。
立军令壯
“腿能走,手能动,我就得干点事!”
2011年,李吉河由领导职务改任了非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他比在领导职务的岗位上更忙。每天,他都带着几名学生在各个机关单位里扑捉新闻线索,然后指导学生们为国家、自治区和盟级新闻媒体供稿,最多时,仅他一人一年可发稿1000余篇。
一天,他带着两名学生到卫东办事处采访,时任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的白银山提起了这个办事处的明星村争取到了鄂尔多斯援建设施农业项目的事。由于盟、市要求按山东寿光的模式建设,几个月下来没人敢接这个活,白书记便探讨着让李吉河帮找一个承建人。李吉河答应可以帮这个忙。第二天他便找来了曾在乌兰浩特地区建设过山东寿光式温室的承建人。
几天考察与洽谈后,时任市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便找到李吉河,要他也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建设。再三推辞无果的情况下,李吉河与办事处签下了军令壯。
一波三折
“我很知足,按说我早已死在前线,多活了几十年,可以了”。每当提起四年来的委屈时,李吉河都没有怨恨,没有抱怨。本来我想劝劝他,讲几句宽慰的话,到让我感动了我许多。与他对比,谁还有什么想不开,还会有多少抱怨。他的一位好友敖长林说。
该工程造价为2523万元,其中由鄂多尔斯援建1500万元,银行扶持贷款100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23万元,
施工期为六个月。可工程开工后却频频出现意外。截止到2013年8月,鄂尔多斯援建资金仅到位550万元,银行贷款到位14万元。更为严重的是,原定温室建成后全都交给当地农民。可到了2014年7月,当地农民仅接收了35栋,工程建设款还一分没付。而此时,李吉河已垫付了760万元,工程的主体、骨架和作业房工程全部完成,仅有54栋没钱上棉被和卷帘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011年9月在全市18个项目区率先投产,并于2012年1月1日产出了蔬菜并投放到城乡居民的餐桌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令我欣慰的是,与我对他揪心的疼痛相比,他却很淡定,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是什么磨平了他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我想是时间,流失的岁月是解除一切痛苦的淡化剂。”李吉河的一位好友魏德仁说。他告诉我,其实,谁遇到了这种想都想不到的事都得面对,怎么过都是一天,何不好好地过好每一天。我现在挺好,看到这些残疾人、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大学生和农民每天都兜里进钱,心里靠挺乐的。
损失惨重
2011年9月,按照盟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要求,李吉河在建成的温室内培育可以满足40多栋温室需要的角瓜和黄瓜等秧苗。但鄂尔多斯援建资金和银行贷款迟迟不到位,棉被和卷帘机无法按计划施工。到10月底,眼睁睁地看着20多万棵秧被冻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万多元。
2012年春天,有关部门又催着园区“见绿”。李吉河便从大连引进了棚桃苗,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葡萄苗。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管护,棚桃和葡萄长势良好。到11月份,资金再次断链,棉被和卷帘机无着落。2013年春,李吉河打开温室一看,棚桃苗和葡萄苗全部冻死,又造成直接损失达40多万元。
工期的拉长,使李吉河的各项损失和支出加大,截止到2014年3月,累计借款760多万元,支付利息280多万元。材料更新和重复建设使工程造价增加。在四年时间里,裸露的温室主体在风吹雨淋日晒下,坍塌达30多处,李吉河不得不对竹杆、钢丝、立柱、钢管、笨板、无纺布和棉被等进行更新,这一项又增加工程投入80多万元。
李吉河所在园区及周边社会治安不尽人意,虽然他多设了好几个打更人员,但“贼”还是经常光顾工地偷材料,丢失建筑材料的事经常发生。四年来,工地丢失的钢丝、铁丝、压膜绳、钢管、竹杆、水泵、电机、变速箱、电线等达30多万元。经测算,四年来,李吉河的各项损失累计达446万元之多。
病魔缠身
李吉河本身就是位革命伤残人员,四年来,由于过大的精神、经济、工程上压力,伤口经常复发,脑血栓后遗症、伤口复发、老年病等不时向他袭来。再加上年近60岁,使他力不从心。身体机能越来越差。在园区里能看到他正常走路时非常少见。
一次,他在去采购材料的路上,车在路直“画龙”。无奈,他把车停在路边,叫来了120。到医院后,医生建议他卧床治疗,可他心里装着那些残疾人、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大学们的生产。他时而背着医生、护士跑回园区。有时他干脆把药拿到园区,一边输液,一边安排工程。在四年的时间里,他多次住院,忙着工程,硬挺着把园区一步步推向完善。
亲人离散
在建设温室的过程中,李吉河先后从妹妹、内弟、女儿、外甥女家借钱投到温室建设中。由于工期拉长,成本增加,从从妹妹、内弟、女儿、外甥女等家借的钱无法返还,其妹妹着急之下患上了脑出血,外甥女与外甥女婿离婚,妻弟与妻弟媳离婚,李吉河家的两处房产被过户,老伴几年不回家等严重后果,面对一系列人生最大的悲剧,李吉河仍执着的坚持,眼看园区一天好起来,他却一天天沉没下来。家庭的一个个悲剧让他即心痛,又无奈。
果蔬绿盈
“你们干吧,亏了算我的,挣了全归你们”。
2011年9月,温室部分建成,并具备种植条件。为让农民早日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李吉河从山东寿光以每月6000元的工资请来3位技术员。可种惯了大田的当地农民并不领他的情,谁也不想昌这个险。李吉河便对几个跃跃欲试的人说:“你们干吧,亏了算我的,挣了钱全归你们,把账记好了,就连你们出的工亏了我都给你们钱。”就这样,村民育苗、移秧、吊秧、点花。经过的精心培育,温室内的瓜菜生机勃勃,长势十分喜人。2012年1月1日,温室里的角瓜、香菜和各种小菜成功走上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添补了这个地区冬季不能产果类菜的空白。
现在,这个园区一年四季可以种植香瓜、角瓜、柿子、豆角、尖椒、黄瓜、长茄、苦瓜和油桃、葡萄、美国青提和红提、草莓、桔梗、大樱桃等20余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
他们与乌地区的永昌盛、永昌茂、万客佳家等超市签订了战略购销协议,实行直采直供的经营模式,为乌地区数十家超市和门店提供供货,供货数量、质量、品牌美誉度等成为农超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与长春、哈尔滨、满洲等区内外的果蔬场店有着供需关系。
为保护自己的产权不受侵害,李吉河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制印自己的包装。
农民乐了
在第一次与村民洽谈建温室时,李吉河说,我不是来挣钱的,就是想让大家做点事,让大家感受一下改革的成果。在场的村民李佰会当即站起来说,你不挣钱那是瞎话,是闹着玩呢。四年过去了,李佰会服了,还和李吉河成了最好的朋友。“老李真是说到那做到那,当时我跟他叫劲,现在越想越不好意思”
2011年9月,市里组织设施农业园区种温室村屯人员到山东寿光考察。李吉河得知信息后,便推荐李佰会参加。李吉河说:“你去吧,所有的费我包了,看好了回来试试,看不好就当旅游了,反正你也不花钱。”
在山东寿光考察回来后,种地在周边一直是把好手的李佰会一下子承包了11栋温室,看着温室建设进度不理想,李佰会便把家里人都组织起来动手干,还把在城里工作的妹夫、妹妹“请来”参战。
2012年,自治区在呼和浩特举办设施农业培训时,李吉河再次出钱让李佰会参加培训。现在,李佰会和妹夫两家种了棚桃、葡萄、蔬菜等11栋温室,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哥俩种温室后,还买了小汽车和送菜的保温车。在李吉河的支持下,向李佰会这样的户还有穆宝玉、周春山等好几户。
李佰会与李吉河配合的超常管理法、惊人的毅力,种植的棚桃已连续两年在1月开花,成为这一地区的奇迹。被前来考察调研的各地农技专家们称为北方的一绝。看过李佰会种植的葡萄和蔬菜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双管齐下
“我多一些贡献,政府就少一分忧虑。”
在李吉河的园区,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300栋温室。这里还有他新建待投产的气体温度调解库。
温室部分投产后,李吉河与东北四省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定了6个摊位的使用协议,还与当地的几个超市、市场,机关、企事业、学校的食堂建立了供需关系。为使他的产品在一年四季都能卖上好价钱,他在园区的一角又规划了占地5100平,容积为1.7万立方米的双排34洞全封闲式气体调解库。现在,气体温度调解库主体工程已完工,设施、设备正在安装中。有望2014年投入使用。实现了产、储、保、运、销一条龙式运行。
共享蓝天
在李吉河的园区里有18残疾人、自谋出路大学生和下岗职工,他们在这里有了一片天地。
乌兰浩特钢铁厂原是一家大型国营冶炼企业,在国家政策的调整时,这家企业改制为民营,一部分职工成为下岗职工。李吉河便把他们安置在他园区里,让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
何文革即是一位下岗职工,又是一个残疾人家庭,家的生活境影可想而知。2013年,李吉河把13栋温室承租给她,没向她收一分的承包费。何文革在温室里种上了棚桃和蔬菜,还养了30多只的羊。
让吃上顿没下顿的残疾人吃上饭。”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李吉河的追求。
李吉河一有空就钻进温室,不是帮这个吊秧,就是帮那个扶苗,再不就帮着翻翻地、养护树木、收拾枯枝
李吉河认为,残疾人大多没什么学历和技能,在那都没人愿意雇他们,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穷。“我本身就是残疾人。自己吃饱饭了,就想让没吃上饭的残疾人吃上饭,能让更多残疾人富起来。”
大学毕业生魏忠臣步入社会后,东拼西闯了好几年,累没少出,钱却没挣着,李吉河把他安置在园区后,收入稳定了,也不用东跑西颠了。只有让大学生有个固定的活,他们家庭才会好,他们才有生活出路。看着大学生在园区有了出路,李吉河心里踏实了许多。“大学生到我这来,我不打算让他们干的太久,有了合适的环境,还得让他们出去闯一闯。”
圈定蓝图
现在,李吉河的园区还有54栋温室因资金断链,无法投产,水源工程不到位。气体温度调解主体全部完工,设备已部分安装,两项工程不完善制约着他整体启动和运行。
2014年1月,本应升温的51栋棚桃因无资购买电线,到3月初还在冬眠。按棚桃的特性,4月本该收获。可4月份他的棚桃还无法升温,时不待人,过了开花季节,一年的收入为零,今年仅此一项他的损失达到100多万元。
2013年10月,气体温度调解库已建成,但由于设备没能全部安装,本应收购1.4万吨蔬菜和水果保鲜后投放市场,但由于资金断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钱却挣不到。
由于水源工程不到位,春节前他和四平的一位瓜农育了80栋棚苗全部被旱死,瓜农直接损失10多万后,含泪离开。这一项,又使李吉河损失100多万元。看着一项项的损失,李吉河心如刀铰。
……
我要把这里办成农业观光园和家庭的乐园,让城里的“七口之家”在这里感受到城里无法满足的生活,让小皇帝、小公主们知道土是啥样的,菜是咋长的,花是咋开的,果是咋结的就行。
说起未来,李吉河心里早就绘出一片蓝图:下一步,我要请专业规划师进行分区规划,把这里的空闲地栽上果树,还要养鸡、养羊等。把这里建成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综合性休闲生态为一体现代农业园区。
温室和气温调解库全部运行后,我将根据我们合作社章程规定,聘请国家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然后把所有的资产分成若干个股份。根据每个人为合作社做出贡献的大小和多少,每个人享有不同数额的股份,每年都要进行分红,让所有参与和为合作社做出过贡献的人都享受到不同的红利。李吉河说。
在成功和荣誉面前,李吉河没有陶醉,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共同致富和回报社会上。他建立了 服务平台。
如今,李吉河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回报社会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李吉河的身上,闪烁着军人所特有的硬气、豪气和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忠诚。
作者:肖风翔 农业部追塑中心 移电13311303819
主人公移电13948229771 QQ821103925 电子邮箱lijihea@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