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华山脚下特殊守墓人 [打印本页]
作者: 绿军装的梦 时间: 2014-7-21 01:11 PM
标题: 华山脚下特殊守墓人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7:16 编辑
华山脚下特殊守墓人
记一级残疾军人 张顺京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被炮弹炸伤,虽死里逃生但落得半身不遂,一级伤残的他,本可安享余生,却带着头部不能取出的弹片,带着为英烈做点事情的小小愿望,义务看守革命公墓28年,从满头黑发到年近半百。张顺京看似平凡实不平凡的义举,被人们称为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他叫张顺京,中共党员。在华山脚下打听他所在地方,大人、小孩竞相指路、引路。走进华山革命公墓,张顺京一家住在刚进院落北面的几间平房里。
家境贫寒,爱人经历诸多磨难,行动不方便,张顺京为什么不凭着国家每月定时发放的抚恤金,专心照顾家庭,而要拉着家人常年义务看守革命公墓呢?
血性男儿为国负伤
和妻子一样,也拖着残疾的腿,也是一脸灿烂的笑容。摆手时,通过宽大、厚实的手掌,他传递过来的是浓浓的热情。
原籍富平县张桥镇的张顺京,1978年参军入伍到成都一野战部队。当年所在的部队就开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斗中,接上级命令,他所在部队绕到敌军后部,准备和正面作战的兄弟部队一起围歼敌人。没想到,狡猾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反包围。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整整7天7夜。张顺京同志英勇作战,不顾牺牲,频频看到自己的战友,眨眼间就离开人世。他满怀仇恨、打红了眼、更增加了他战斗的勇气和力量。突然一个炮弹打过来,他失去了知觉。断断续续的昏迷中,他感觉是自己的战友,在拼命拉自己。可敌人的炮火猛,战友只好将他推到阵地边一水沟里。一天一夜后,在打扫战场时,他才被救了起来。据说,当时昏迷的他已经被人抬上了运尸车,是一位战地医生发现他还有气,救了他,才有了他的生命延续。说到此,他调侃地说:“多亏那个医生,要不然我这一辈子就完了。”受伤的他,此后被送到成都、贵州等地的医院进行救治,仅大手术就做了5次。嵌入后脑的弹片始终没有能取出,医生说一旦取出弹片,他的生命也就终结了。除此之外,战争还让他的左腿残疾。在他的残疾军人证上,记者看到,“残疾性质:因战”、残疾等级:“一级”的字样。
28载,义务看守忠骨
1981年,病愈后的张顺京回到地方,到位于华阴市的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疗养院疗养。疗养期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在考虑“以后怎么办、干什么”的问题。白天和人聊天时,可以开玩笑地对病友说:“行了,凭着这点功劳,回去讨个媳妇,好好过我的日子吧。”可到了晚上,昔日一起训练的战友总是闯进自己的梦乡。为此,张顺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吃睡不香。“人残了,可不能吃白饭”,他对自己说。随后,他在疗养院里干起来了门卫,打扫卫生、收发信件的活让他充实了许多。一年后的1982年,偶然一次机会,他听说革命公墓看守的人要退下来,没怎么考虑,他把为先烈做点事情的想法汇报给院领导,很快便得同意,从此便当上了一名守墓人。
华山革命公墓里,有墓冢数十座,英烈堂里存放着数百骨灰盒,其中智取华山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尸骨也在其列。
张顺京刚到公墓的时候,这里设施简陋,没有围墙,蒿草丛生,他一人就睡在骨灰堂里,里面散发的难闻气味,让他很不适应,呕吐不断。
寂寞、单调的生活,就这样过着,每天都是打扫卫生,遇到家属祭拜亡灵,他就打开存放骨灰盒的房子大门,家属走后,看着骨灰盒放到了原有位置,他又将房门锁好。
就在当年,经别人介绍,温柔、贤淑的胡海燕走入他的生活,俩人结为夫妇。胡海燕便和他一起住进了气味难闻的骨灰堂。没水、没电,俩人摸黑打老鼠、抓蛇。这样的日子,他们过了8个月。后来,上级部门拨了款,在公墓门口盖了几间平房,条件才有所改善。
岁月一页页翻过,不知不觉中,他们在墓园呆了20多年。两个孩子陆续长大**,大儿子在西安一家医科大学上学,小女儿在当地华山中学读高三。孩子和家里亲戚刚开始并不理解张顺京的举动,后来附近群众将张顺京一家的义举传扬开来,知道的人无不称赞,孩子也为有这样的父亲、母亲而自豪。
谈起是什么让张顺京义务守墓的原因时,他说:“党和国家把我的命都救了,这样做,我心热、心甜,我的战友把命都给国家了,我给烈士守,我心安呀。”
20多年来,张顺京在义务看守公墓的同时,将公墓里长眠的烈士的事迹编成小册子,讲给前来扫墓的学生。据统计,20多年,他共为华阴、大荔等地的学生义务做英雄事迹报告1000余次2万多人。很多学生在清明节扫完墓,听完讲述的英雄事迹后,再看着他的义举,在留言薄上写道:“英烈的事迹让我们很受感动,门卫张师傅其实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教材。”
张顺京多年的义举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注,省民政厅的领导在知晓他的事情后,多次指示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照顾、支持,要大力宣传张顺京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华阴市委授予了张顺京爱国主义模范宣传员称号。荣誉面前,他从不骄傲自满,总是一如继往地坚持义务宣传先烈的事迹,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的张顺京,每天早上6点起床,锻炼完毕后,就投入墓园的打扫、管理工作中,乐此不疲。他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好战友的坟冢,“和战友聊上几句”。--------。
陕西省荣军医院政治处
作者:陕西省华阴市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杨光明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