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退伍老兵缙云认“亲” 寻访三十年 只为喊一声“妈妈” [打印本页]
作者: 绿军装的梦 时间: 2014-5-17 09:41 PM
标题: 退伍老兵缙云认“亲” 寻访三十年 只为喊一声“妈妈”
退伍老兵缙云认“亲” 寻访三十年 只为喊一声“妈妈”
孟智辉(右一)拉着丁美珠老人的手热泪盈眶。
记者 程昌福/图
“噗通!”
一位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双膝落地,跪倒在丁美珠老人面前,连磕三个响头。坐在椅子上的老人双手搭在膝盖上,微微颤抖着,在她深深的双眸中,泪水一个劲地打转。
“妈!您的儿子在战场上走了,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们连队的战友都是您的儿子!”
中年汉子说完这句话,和身后随行的几名汉子都跪了下来,84岁的丁美珠老人再也不能自已,泪水夺眶而出,伴着低低的呜咽声。
丁美珠背后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帧遗像,画像里一位年轻的战士,脸上挂着笑容,无声地看着战友们向自己的母亲尽孝。
仿佛时光在这一刻停止了!
丁美珠缓过神来,抬起手臂,用衣角轻拭眼角,颤颤地站起身,扶起跪在地上的“儿子们”。
第一个跪下的中年汉子名叫孟智辉,随行的汉子几乎都是他带出的兵,如今他们都已退伍。但丁美珠的儿子——陈明进,于1985年壮烈牺牲在战场上,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30年来,孟智辉曾多方寻找陈明进的父母,但一直没找到。直到去年8月,在一次战友会上认识了一位缙云战友,通过他多方联系寻找,孟智辉才获知陈家的现状和具体家庭地址。
今年5月3日,孟智辉和战友赶到缙云县东川乡大筠村,认下丁美珠这位“母亲”。
战友已殒
5月3日,孟智辉早早起床,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和老战友秦坤章从杭州赶到缙云。前一天孟智辉刚从南京赶到杭州,与在杭的老战友们叙了一晚情意后,动身到缙云“看望”陈明进。
陈明进安葬在缙云烈士陵园。孟智辉早早准备好花圈、花篮,和随行的战友先赶到陵园“看望”陈明进。
默默站在烈士墓前许久,孟智辉与战友的心情难以平复。“啪”,一个标准的敬礼,几乎是在同时,他们向已故的战友致敬。
“明进,终于找到你了,30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挂念你。”苍松翠柏的见证!战场上的硝烟,再一次在孟智辉的泪眼中,一幕一幕闪现出来。
陈明进是缙云县东川乡大筠村人,入伍后,一直都是孟智辉手下的士兵。当年的孟智辉担任原一军二师六团新兵四连副连长。孟智辉所在部队在战场上表现十分英勇,屡次受到嘉奖。
在战场上,陈明进除了担任最前端的观察哨外,还自告奋勇担负起了从“生死线”上接饭的任务。
接饭这任务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但却是责任最大、危险也最大的任务。
孟智辉所在部队的驻守阵地和我军后勤仓库之间的道路被称为“生死线”,因为这是供给前线作战需要的后勤运输必经道路,所以被敌军机**火力点严密封锁着,很多战士都在这里负伤、牺牲。
每天唯一一次给驻守阵地运输口粮的机会,就是凌晨,天还没亮、雨林中浓雾未散开的时候。炊事班的战士将煮好的米饭装在饭囊中,送过“生死线”,再由阵地战士从“生死线”上接走。如果运输不成功,那阵地的所有战士当天就都得断粮。
1985年5月5日那天凌晨,陈明进接饭时,就已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幸运的是,当时子弹只是从他头皮上擦过,头顶的头发就被烧焦了一大片。
到了第二天,形势更加严峻。炊事班战士实在是突破不了“生死线”,难以把食物和水送过来。
陈明进大喊一声:“我去!”仿佛丝毫没有经历昨天的惊魂一刻似的,依然主动请缨。连队考虑到这个年轻的士兵特别积极、勇敢,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这一次,幸运没有再次降临。当陈明进穿越“生死线”拿到饭囊并机敏地返回驻地时,阵地上的雾逐渐散开,能见度高了。就在他快到达驻地时,“砰”的一声**响,敌军狙击手开了一**,陈明进瞬间倒下,额头上鲜血直流。
眼看着陈明进倒在血泊中,战友们心急如焚。在一番猛烈的**弹掩护下,战友们终于将他从“生死线”上抢了回来,为陈明进头上的伤口进行急救包扎。可鲜血还是止不住地往外涌,染红了一层层环绕头部的纱布。
抬到驻地时,陈明进用尽最后的力气去挠头上的绷带,嘴里一直说着:“难受死了,难受死了……”随后,他停止了呼吸。
“那天是5月6日,我永远记得,我永远记得。”孟智辉哽咽着,嘴唇一直在哆嗦……
千里寻“母”
陈明进是孟智辉一手调教出的优秀战士。陈明进牺牲后,孟智辉一直牢牢把他记在心底。
30年了,孟智辉一直有个心结——找到陈明进的父母,替陈明进再叫一声爸妈。
以前通讯不发达,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并不容易。1995年,孟智辉这位南京汉子,由陆军少校军衔退伍转业,自己办起了企业,有了更多时间去寻找陈明进烈士的父母。
去年,孟智辉到杭州参加战友聚会。当时有个环节是自我介绍,当听到有个人介绍是“浙江缙云人”的时候,孟智辉一下子兴奋了。找到那位名叫钭杨胜的战友,向他透露了自己寻找陈明进的事。
钭杨胜十分感动,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回缙云后,钭杨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陈明进烈士的家属,同时也找到了几位当时和陈明进一同上战场的缙云籍退伍老兵。
当钭杨胜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孟智辉时,孟智辉立即表示,要赶到缙云看一看陈明进的家人,并为战友扫墓。孟智辉从南京到缙云,走过了600多公里,圆了埋藏在心底30年的念想。
到达陈明进家中,已是下午时分。“妈妈,对不起!我来得太晚了!到现在才找到您,对不起……”跨进陈家家门,孟智辉紧握着丁美珠满是皱纹的双手,52岁的他失声痛哭。
陈家的厅堂中摆放着陈明进的遗像,两侧分别是烈士三等功**和缙云县公安局消防中队颁发的奖状。
“是他!就是他!”孟智辉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战友,他找了块干净的抹布,小心将遗像和奖状上的灰尘轻轻拂去。
孟智辉一边拂去灰尘,一边说着,“你是我当年带出的好兵!训练十分刻苦,人也很积极上进。”“你还记得我当年是怎么教你叠被子的吗?”“你还记得我当年是怎样教你打**的吗?”“你还记得我当年是怎么教你格斗的吗?你再睁开眼看一看呀!”……
丁美珠手捧着孟智辉带给她的战友聚会特制的纪念章,泪眼婆娑,静静地端详着儿子的遗像,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垂泪。
转过头,孟智辉看到丁美珠静静地站着,连忙上前亲手给老人将纪念章戴在胸口上,然后再次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告诉她:“我是明进的副连长,明进是我从新兵连起就带着的兵,也是我领上战场的兵。我对不起您!我把他带出去,却没能把他平安带回来……”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儿子。”孟智辉向丁美珠表态。
“我也是!”“我也是!”……随行的战友也纷纷表态。
亲情永在
陈明进家是孟智辉想找的六位烈士中,最后一个找到的。
孟智辉所在连队和军校学员队在战场上先后牺牲过六名战士。
烈士战友的家在哪儿?他们的父母亲还都健在吗?亲人们生活得如何?30年间,孟智辉的脑海萦绕着这些问题。他先后寻访到其他五名烈士的家。但由于当时留下的通讯信息不足,几次寻找陈明进的家都没能成功。
“太好了,这个心愿终于在今天完成了!我入伍后所在连队和军校学员队的六名烈士的亲属都找到了!以后,我们要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尽力帮助更多烈士的家属!”孟智辉说,战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没有当过兵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这些年,孟智辉四处寻找、慰问自己曾在部队的六名烈士的亲人,走遍了烈士的家乡。除了浙江缙云外,孟智辉到过安徽的铜陵、全椒、当涂、寿县,湖北的仙桃等地。投入大量的精力,也花费了数万元的慰问金及路费,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这些得失。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也许不能理解,我们从战场上回来的人都特别珍惜自己所能拥有的生命与生活。因为我们深刻地理解,活着就是幸福。更明白我们现在能拥有和谐、稳定的生活,都是许许多多像陈明进这样的烈士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的。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孟智辉这样描述对生活的理解。
分别的时刻到了!
由于第二天还要上班,孟智辉一行当天必须赶回南京。临行前,孟智辉依依不舍地和丁美珠约定:“妈妈,明年这个时候,我会带着我们部队90多名您的‘儿子’再一起来看您!”
老人泪眼未干,沙哑着喉咙说:“你们真好!这么远赶来看我。如今政府照顾我,子女也都孝顺,还有你们这些‘儿子’尽孝,我很知足!”
明年,将会是又一次感人的聚会。
是的!战友,是一辈子的事;认一个母亲,也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 贾慧玲 时间: 2014-9-24 05:23 PM
【色天使邀请码→http://t.cn/RhKNkK9】

需求搜索,搜什么?有什么!www.xuqiusousuo.com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