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苑

标题: 笕桥空战中国空军零伤亡胜利 日军司令惭愧** [打印本页]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2-8-16 03:43 PM
标题: 笕桥空战中国空军零伤亡胜利 日军司令惭愧**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10 编辑

[attach]2215[/attach]
笕桥空战战场形势图
[attach]2216[/attach]
高志航 本图由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提供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们奋起反抗,中国空军将士们也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随时准备迎击日寇。7月11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订立了《陆海军航空协定》,他们极其藐视中国空军,打算在开战之初,一举急袭歼灭中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羽翼尚未丰满的中国空军,在装备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重挫敌人,特别是在八月十四日下午的笕桥空战中,居然以零伤亡完胜敌人,打出了完美一仗。
     战斗前夜

     高志航


按照日军最初的打算,是想将中国空军消灭于萌芽状态的,8月11日,国民党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致蒋介石密电中记录到:“本日上午七时,敌机六架先后飞杭州笕桥一带盘旋侦察,经我方派机压迫,即向宁、绍方向逸去。”当时,杭州笕桥机场是中国空军的主基地。
    8月13日,淞沪战事开始,国民党政府“将空军全部兵力,移用于京沪地区”。13日下午2点,周至柔、毛邦初正副总指挥在航空委员会颁发了“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令各部队于14日黄昏前就位,完成攻击前一切准备。13日晚,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等待战机的中国第4航空大队的高志航,密切地关注着日军的动静。高志航深知战机不能延误,而蒋介石又迟迟不下命令,高志航按捺不住了,他知道打电话极有可能被敌方窃听情报,于是打算亲自去南京联络。当晚,台风来袭,电闪雷鸣,普通战斗机根本无法飞往南京。
    8月14日凌晨2点,空军总指挥部又颁发了“空军作战命令第二号”,命令第2、第5大队向上海的日军发起攻击,第3大队负责首都南京的防空任务,第6大队追击海上的敌人。

     八一四当天


    第2、第5大队

     ●目的地:吴淞口、上海公大纱厂和汇山码头
    ●战略目的:主动出击,轰炸敌舰、司令部与兵营
    先发制人,日舰被炸得无影无踪
    13日夜,驻扬州的空军第5大队值班室接到蒋介石电话,命他们拂晓前主动出击,歼灭敌军。第5大队不敢怠慢,立刻起飞沿江搜索,却没见到日本舰船。原来,时任行政院机要秘书的黄浚早已成为日本间谍,将国民政府打算封锁长江航道,集全力在长江一线炸沉敌舰的计划密报日军。日军连夜逃跑,使得封锁计划落空。
    我轰炸机群抵达上海后,一队直扑吴淞口炸敌舰,一队轰炸公大纱厂和汇山码头。14日早晨8点40分,空军第2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率领21架诺斯罗普—2E轻型轰炸机携带了14枚250公斤炸弹,70枚50公斤炸弹,从安徽广德机场出发,经昆山赴上海,目标是轰炸上海公大纱厂附近正在修建中的日本机场、汇山码头,以及在蕴藻浜、吴淞口一带的日舰。多数炸弹都命中了目标。
    轰炸吴淞口敌舰的另一编队机群于10点10分抵达敌舰上空,本来可以轰炸“出云”号敌舰一个措手不及,可惜,当日江面上浓云密布,结果炸弹全落在了日舰附近,没有直接命中。“出云”号等舰只是发生了剧烈的摇摆与颠簸,随即便向长江江口外鱼贯而逃。这一战,我空军没有损伤也没有什么战果。
     9点20分,第5大队丁纪徐大队长率领第24中队8架霍克—3式驱逐机,由扬州机场起飞,沿长江飞往上海,轰炸长江口的日本军舰。透过云层,遥见吴淞口东白龙港口有日舰一艘。机长立即下令改变队形,丁纪徐命令各机由2000英尺高度做连环俯冲投弹,在我机的轮番轰炸下,日舰被炸得无影无踪,舰上所有日寇均葬身鱼腹。
    在返回扬州基地后,5大队第24中队,挑选3架战机去袭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中队长刘粹刚和副中队长梁鸿云、队员袁葆康各驾驶1架飞机,在到达目标上空600米高度后投弹,分别击中了司令部和兵营。但在折返途中遭到日军袭击,梁鸿云的战机不幸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成为八一四空战中第一位英勇殉国的烈士。
    此外,从安徽广德发起进攻的第2大队,派出22架装有炸弹的诺斯罗普—2E型飞机分两批向日军出击。谁知日军已有防范,派出九五式水上侦察机在3000米高空警戒。当他们发现诺斯罗普—2E在1000米的高度进行轰炸时,立即降下高度进行攻击。日机居高临下击中了我军祝鸿信的战机。发现险情的第34临时中队队长周庭芳立即前往助战,扭转了局面。

     第4大队



    ●战略目的:迎击前来报复的敌机


    前来报复的敌人,反被歼灭

    14日清晨,在第2、第5大队主动出击的同时,王牌主力军第4大队正在从河南周家口向杭州转移飞行。
    高志航下午4点开始就焦急地等待着第4大队的到来。打算一看见李桂丹他们,就立马通知他们不要着陆,在发动机熄火前升空迎敌。这时传来消息,飞机没燃料了,必须加油。高志航胸有成竹,说自己算过了,他们的燃料还够用40分钟,燃料耗得最多的也能再坚持20分钟,对付日军,10分钟的燃料就足够了。
     李桂丹到机场时,没有看见地勤人员发出的信号,降落了。地勤人员立马告诉他新的命令,疲惫的李桂丹立即重新升空。此时,高志航的爱机IV-1号也来了,高志航立即换下驾驶员,驾驶着自己的爱机升入云端,首开纪录,击落敌机一架。笕桥空战历时近30分钟,中国空军完胜日军。而空袭广德的9架日机与第34队的飞机遭遇,因能见度太低,双方未交战,日机匆忙投弹后返航。

    战争后续


    日航空队司令
惭愧自杀
    “八一四空战,特别是笕桥一战,我们是完胜日军。当时的报纸记载,我方击落敌机6架,6:0完胜日军,当时日本官方承认有2架飞机被击落。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3:0,击落日机3架,击伤一架(该机返航至台湾基隆以北海面坠毁)。1997年一名参加过八一四的老兵回忆说,在14日早晨就零零星星地击落了几架八八式轰炸机,总共确实击落了6架。”中国航空博物馆专家程昭武告诉记者。

    八一四空战胜利不是历史的偶然

     如果说一场战争的胜利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那么八一四空战胜利的核心要素就是“人和”——中国空军将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虽然1932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陆续购入飞机,加大空军培训力度,甚至在1937年的军费预算中,空军建设费列了七千万元,占了很大比例(陆军为一亿一千九百多万,海军为二百二十八万多)。但事实上,比起日本,中国空军仍然是很落后的。“当时我们的飞机主要是从美国、意大利和德国买来的,都不是最先进的机型。像八一四空战中,中国空军主力机霍克—3,这种双翼战斗机,最大平均速度才227km/h,火力也小,只能装两顶机枪。再看看我们的对手日本,他们的九六式轰炸机,这种单翼飞机,航速达到350km/h,载弹1450kg,作为一架重型轰炸机,它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驱逐机,我们的飞机连追都追不上,何谈抗衡呢?所以,从装备上来看,我们的空军并不占优势。”程昭武指出,八一四空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还是空军作战勇猛和判断准确。“笕桥一战,日军的意图就是想切断我方空军来支援,想把我们的空军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准确预见了他们的想法,所以打了胜仗。当然日本也小瞧了中国空军,他们甚至没有战斗机护航,直接派出重型轰炸机,结果惨败而归。”
   (感谢《国殇》一书作者王晓华、徐霞梅对本文的帮助)




作者: 战豆    时间: 2012-8-16 06:24 P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10 编辑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LaoHu,单靠先进装备是不行的,许多成功战例证明:把握良好战机、战略、战术也能够克敌制胜。


作者: 倾城    时间: 2012-8-16 06:43 PM
中国空军的辉煌战绩 !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2-8-17 12:29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11 编辑

中国空军的辉煌战绩 ![/quote]
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 人的因素第一,武器是第二位的英明论述。


作者: 显初    时间: 2012-8-17 12:30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11 编辑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LaoHu,单靠先进装备是不行的,许多成功战例证明:把握良好战机、战略、战术也能够克敌 ...[/quote]
    你说的太对了!


作者: 战豆    时间: 2012-8-17 09:42 AM
本帖最后由 罗俊华1 于 2016-6-27 19:11 编辑

你说的太对了![/quote]
当前重在维稳,干脆就稳坐吧,什么事都不管了,等下一届来做,钓鱼岛日本想要,给他们吧,这些年我出国有点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






欢迎光临 老兵苑 (http://bbs.laobing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